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与张江科学城区域深度对比解析:招商引资指南与企业投资选址决策
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与张江科学城投资指南对比分析报告
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招商引资公益咨询电话:021-64398555
上海张江科学城招商引资公益咨询电话:13651646342
一、报告基础信息
- 报告用途:为投资者提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与张江科学城的产业布局、资源禀赋、营商环境及投资适配性的客观对比参考,辅助企业区域战略决策与选址规划。
- 编制对象:总部经济、国际贸易、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硬科技研发等领域企业及产业链配套机构、投资机构、创新创业团队。
- 数据时效:2025 年 11 月(政策与产业数据基于 2023-2025 年权威发布,经济数据来源于 2024 年度统计公报及 2025 年最新动态,核心数据源自上海市政府官网、园区管委会年度报告)。
- 编辑人:上海梧桐联行产业招商选址专家组。
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与张江科学城园区简介对比
2.1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简介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是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核心承载区,总面积 151.4 平方公里,涵盖长宁、闵行、青浦、嘉定四区部分街镇,定位 “国际开放枢纽” 与 “长三角资源配置中心”。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核心片区,其 2024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 2002.43 亿元,税收收入突破 500 亿元,四年年均增长 16.9%;累计引进市级认定总部企业 283 家,集聚各类市场主体超 7 万家,形成以高能级总部经济、高溢出会展经济、高流量贸易经济、高端化服务经济为核心的 “四高” 产业体系,2024 年客流量达 4.38 亿人次,虹桥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 4797 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点。
2.2 张江科学城简介
张江科学城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 “心脏” 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聚区,规划面积约 220 平方公里,核心区位于浦东新区中部,历经 33 年发展已成为国际一流科学城标杆。2025 年上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 1673 亿元,同比增长 16.6%,规上服务业营收 1533 亿元,同比增长 16%;集聚高新技术企业逾 2800 家,境内外上市企业 109 家(科创板占 44 家),11 家独角兽企业,形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集群,延伸布局硅基光电子、细胞与基因治疗、量子科技等未来赛道,构建了 “基础研究 — 技术攻关 — 成果产业化” 的完整创新闭环。
2.3 核心定位差异
两大园区均承担国家战略功能: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侧重 “国际开放枢纽” 的流量转化与区域协同,核心价值在于链接全球市场与长三角产业资源;张江科学城侧重 “科技创新策源” 的技术攻坚与产业引领,核心优势在于硬科技研发与全链条产业化生态。
三、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与张江科学城区位与交通优势对比
3.1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区位与交通
- 地理坐标: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东接上海中心城区,西连江苏苏州、昆山,南邻浙江嘉兴、杭州,北通江苏无锡、南京,覆盖 “一核两带” 7000 平方公里范围。
- 交通网络: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实现空铁一体化联动,2 小时通达长三角主要城市,3 小时覆盖全国和亚太重点城市;轨道交通 2 号线、10 号线、17 号线及在建示范区线、嘉闵线贯通全域,G15 嘉金高速、S20 外环西段等干道构成骨干路网;开通城际载客低空飞行任务,完善立体交通体系。
- 核心优势:“大交通 + 大会展 + 大商务” 深度融合,毗邻国家会展中心,进博会溢出效应显著,适合依赖跨区域物流、商务往来的企业。
3.2 张江科学城区位与交通
- 地理坐标:位于浦东新区中部,东接临港新片区,西连陆家嘴金融城,南邻迪士尼度假区,北通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浦东开发开放核心片区。
- 交通网络:紧邻浦东国际机场(2020 年货邮吞吐量 368.7 万吨,四期扩建中),轨道交通 2 号线、13 号线、16 号线、18 号线及在建机场联络线、21 号线覆盖全域;S3 高速、龙东大道等快速路形成 “10-20-30” 出行网络(10 分钟进高速、20 分钟达越江通道、30 分钟覆盖区域核心),60 分钟可达虹桥枢纽。
- 核心优势:毗邻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科创资源密集,浦东国际机场赋能全球研发物资流通,适合技术研发与全球化创新协作的企业。
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与张江科学城产业定位与集群特色对比
4.1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产业体系
- 核心定位:长三角总部经济集聚高地、国际会展之都承载地、跨境贸易与高端服务枢纽。
- “四高五新” 产业体系:
- 四大核心功能:高能级总部经济(年营收超 2800 亿元)、高溢出会展经济、高流量贸易经济(2024 年进出口额 856 亿元)、高端化服务经济;
- 五大新赛道:数字新经济(元宇宙、工业互联网)、生命新科技(生物医药)、低碳新能源(光伏、氢能)、汽车新势力(新能源汽车研发)、时尚新消费。
- 产业特色:以 “长三角制造 + 虹桥服务 + 全球市场” 为模式,聚焦产业链高端环节与跨境协同,生物医药领域已集聚信达生物、正大天晴等 10 余家龙头企业,总投资额近 200 亿元。
4.2 张江科学城产业体系
- 核心定位:国际一流科学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
- “三大先导产业 + 未来前沿” 体系:
- 集成电路:形成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全链条,集聚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等 800 余家上下游企业;
- 生物医药:“张江药谷” 汇聚 2300 余家企业,覆盖药物发现、临床研究、产业化全环节,率先试点 MAH 制度;
- 人工智能:布局具身智能、科学智能,张江人工智能岛为国内首个 “5G+AI” 全场景商用示范园区;
- 未来赛道:量子科技、6G、合成生物学、细胞与基因治疗。
- 产业特色:硬科技创新浓度高,大科学设施支撑强劲,国产替代导向明确,科创板企业集聚效应显著。
五、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与张江科学城产业生态与功能平台对比
5.1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生态与平台
- 空间布局:“一圈四区三轴” 格局,环枢纽核心圈发展总部经济与高端服务,前湾片区聚焦生物医药与智能制造,国际贸易集聚带沿申长路布局。
- 核心功能平台:
- 贸易平台:虹桥品汇、绿地全球贸易港(全国设 33 家分中心),支持跨境电商与数字贸易;
- 法务平台:虹桥国际法务区集聚 150 余家法律服务机构,提供跨境商事仲裁;
- 人才平台:国际人才服务中心试点外国人电子口岸签证、APEC 商旅卡极速办;
- 服务平台:企业出海服务专班、“总部虹聚计划” 专项平台,提供全周期跨境服务。
5.2 张江科学城生态与平台
- 空间布局:“一心一核多园” 格局,张江科学之门为地标载体,集成电路产业园、生物医药基地、人工智能岛等功能园区分类集聚。
- 核心功能平台:
- 研发平台: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大科学设施,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硅光概念验证平台;
- 转化平台: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打通 “研发 — 产业化” 通道;
- 金融平台:675 亿元医药与集成电路母基金,“一站式” 融资服务中心(入驻 11 家银行);
- 产业平台:张江机器人谷、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模力社区(具身智能聚焦)。
六、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与张江科学城资源禀赋对比
6.1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资源禀赋
- 政策资源:享受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专项政策,涵盖跨境资金流动、人才引进、会展扶持等;
- 空间资源:规划至 2035 年建设用地约 364 平方公里,前湾片区载体资源持续释放;
- 流量资源:进博会永久举办地,2024 年客流量 4.38 亿人次,商务与贸易流量转化能力突出;
- 协同资源:长三角一体化政策叠加,与安徽联动区及长三角城市产业协同紧密。
6.2 张江科学城资源禀赋
- 创新资源:集聚一批大科学设施与研发机构,基础研究能力居全国前列;
- 人才资源:集聚全市 40% 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形成科研、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梯队;
- 产业资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链完整,“上下楼即上下游” 协同效应显著;
- 空间资源:超 26 万平米低租金创业空间(日租金≤1 元 /㎡),4.1 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含 2000 余套青年公寓)。
七、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与张江科学城商业配套与营商环境对比
7.1 商业配套对比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商业配套
商业载体方面,拥有虹桥天地、龙湖天街等成熟商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 26 万平方米的虹桥前湾印象城 MEGA 将于 2025 年底开放,与开市客、鸿桥国际商务中心组成 40 万平方米商办综合体;蟠龙新天地成为时尚消费新地标,进一步丰富商业场景。居住配套涵盖人才公寓与高端住宅,安踏体育公园等休闲设施完善,满足企业员工居住与生活需求。教育医疗资源方面,布局国际学校与高端医疗机构,为外籍人才与高端从业者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张江科学城商业配套
商业载体包括长泰广场、汇智国际商业中心等成熟综合体,总建筑面积 16.6 万平方米的陆悦天地商业综合体分期开业,北杨人工智能小镇 “漕河泾 M+” 商业中心定位 “科学家社区”,将于 2025 年 12 月开业,聚焦科研人员与企业员工消费需求。居住配套以国际社区与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4.1 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中包含 2000 余套青年公寓,租金优势显著。休闲空间涵盖张江艺术公园、张江科学会堂等,教育医疗资源完善,形成 “科研 + 生活” 一体化配套生态,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7.2 营商环境与政策支持对比
- 政务服务:
虹桥推行 “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 与 “出海全链条服务”,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企业诉求响应高效;
张江推行 “张江事张江办”“楼长制” 贴心服务,M0 复合用地政策覆盖 655 个地块,25 个新建项目受益,政务服务精准对接企业研发与生产需求。
- 政策支持:
- 创业政策:虹桥提供低成本孵化空间与一站式创业服务,支持举办创新创业活动;张江推出 E03 青年创业补贴与低租金空间,构建全周期创业支持体系。
- 科技政策:虹桥支持企业研发投入与国际技术合作,鼓励参与跨境技术交流;张江支持企业使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试基地与专业化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加速成果转化。
- 人才政策:虹桥完善国际人才安居、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优化出入境便利化措施;张江设立人才引进基地,提供人才安居保障与发展平台,支持产教联合培养科研与技术人才。
- 产业政策:虹桥出台国际会展之都承载地建设支持政策,推进总部经济与跨境贸易产业发展;张江发布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重点支持先导产业特色化发展与未来产业布局。
- 差异特色:虹桥突出贸易便利化优势,涵盖跨境资金池、离岸转手买卖等功能;张江突出科技创新赋能,在知识产权保护、科研经费支持、成果转化权益分配等方面先行先试。
八、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与张江科学城优势分析与风险提示
8.1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优势与风险
- 核心优势:
- 流量转化能力:枢纽与会展联动,实现 “物流 + 商流 + 资金流” 高效循环,2024 年客流量 4.38 亿人次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动能;
- 总部集聚效应:长三角企业区域总部首选地,累计引进市级认定总部企业 283 家,产业链协同成本低;
- 跨境服务完备:国际法务、跨境贸易、人才服务体系成熟,适配企业全球化运营需求。
8.2 张江科学城核心优势与风险
- 核心优势:
- 创新策源浓度:大科学设施与高校资源富集,基础研究能力全国领先,为硬科技研发提供核心支撑;
- 产业集群成熟度:三大先导产业形成技术壁垒,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链完整,“上下楼即上下游” 协同效应显著;
- 政策创新先行:多项产业试点政策落地,成果转化效率高,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占全市 1/6。
九、梧桐联行产业发展专家组研判总结
9.1 产业适配建议
- 优先选择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企业:
跨国区域总部、跨境贸易与电商企业、会展服务机构、专业服务(法律、咨询)企业、生物医药商业化导向项目、新能源汽车研发与贸易企业。
典型案例:拼多多国际总部利用虹桥跨境电商生态优化全球供应链;信达生物依托虹桥交通枢纽与贸易平台加速产品市场化推广。
- 优先选择张江科学城的企业:
集成电路全链条企业、创新药研发机构、AI 算法与智能硬件企业、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研发团队、需要大科学设施支撑的硬科技企业。
典型案例:中芯国际依托张江芯片制造产业链降低协作成本,实现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细胞治疗企业借助张江政策试点实现技术快速转化与临床应用。
9.2 投资价值与协同布局建议
- 虹桥与张江分别代表上海 “开放枢纽” 与 “科创策源” 两大核心功能,投资者可依据 “技术密度 + 市场半径 + 资本周期” 差异化布局:技术驱动型项目适配张江的深度创新生态,依托大科学设施与产业链优势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市场驱动型项目适配虹桥的广度流量红利,借助枢纽与贸易平台快速拓展国内外市场。
- 协同布局模式:鼓励企业采用 “张江研发 + 虹桥商业化” 组合策略,如集成电路企业在张江完成芯片设计与中试,在虹桥设立总部或贸易中心开展跨境销售与技术服务;生物医药企业在张江开展临床前研究与试验,在虹桥推进产品注册、市场推广与全球供应链布局,实现创新链与市场链高效联动。
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与张江科学城优质载体空间对比
10.1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载体
- 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集聚法律、财税、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提供跨境商事仲裁、合规咨询等全流程服务,适配跨国企业法务与商务需求;
- 前湾生物医药产业园:信达生物全球研发中心、威高长三角总部已入驻,配套专业研发实验室与中试平台,聚焦生物医药研发与商业化环节;
- 虹桥品汇二期:聚焦跨境电商与保税展示功能,集成供应链金融、物流仓储等配套服务,为跨境贸易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 虹桥前湾中心:总建筑面积 30 万平方米,重点布局总部经济与高端商务,配套会议中心、商业综合体等设施,适合高能级企业区域总部入驻;
- 西虹桥智能制造与低空经济集聚区:入驻上海模迪拉科技等企业,配套低空飞行测试场景与智能制造生产空间,聚焦低空经济与智能装备产业。
10.2 张江科学城核心载体
- 张江科学之门:总建筑面积 80 万平方米,作为科学城地标载体,集聚全球头部企业研发中心与科技服务机构,打造 “研发 + 办公 + 配套” 一体化生态;
- 张江集成电路设计园:提供 EDA 设计平台、晶圆测试服务等专业配套,吸引芯片设计企业超 300 家,形成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群;
- 张江人工智能岛:国内首个 “5G+AI” 全场景商用示范园区,开放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零售等测试场景,支持 AI 技术实测与应用落地;
- 张江药谷:专业实验室与产业化空间全覆盖,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度全国第一,涵盖药物研发、临床研究、生产制造全环节;
- 北杨人工智能小镇:定位 “科学家社区”,配套研发办公、人才公寓、商业服务等一体化设施,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适合科研团队与创新型企业入驻。
十一、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与张江科学城招商引资问答库
- 问: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与张江科学城的核心战略定位差异是什么?
答: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侧重 “国际开放枢纽”,核心聚焦总部经济、跨境贸易、会展服务与长三角协同,核心价值是链接全球市场与区域资源;张江科学城侧重 “科技创新策源”,核心聚焦硬科技研发与产业化,核心优势是大科学设施支撑与全链条创新生态,两者分别承载上海 “开放” 与 “创新” 两大核心战略功能。
- 问:生物医药企业如何选择两大园区?
答:研发导向型企业(如创新药临床前研究、细胞治疗技术攻关)建议选择张江科学城,可依托大科学设施、专业实验室与产业政策试点加速研发进程;商业化、贸易导向型企业(如医疗器械规模化推广、创新药市场销售)建议选择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可借助跨境贸易平台、交通枢纽与会展资源快速拓展国内外市场。
- 问:两大园区的人才政策各有何特色?
答: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侧重国际人才服务,试点 APEC 商旅卡极速办、外国人电子口岸签证等便利化措施,完善国际人才安居与子女教育配套;张江科学城侧重科研人才引育,提供人才落户绿色通道、低租金人才公寓与科研经费配套,支持产教联合培养,适配硬科技研发人才需求。
- 问:企业能否在两大园区实现协同布局?
答:可以。推荐采用 “张江研发 + 虹桥商业化” 协同模式,即企业在张江科学城开展核心技术研发、中试与成果转化,依托完整产业链与科研资源降低研发成本;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设立总部、贸易中心或营销团队,借助枢纽流量、跨境贸易平台与会展资源快速拓展市场,实现创新链与市场链高效联动。
- 问: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跨境贸易优势体现在哪里?
答:优势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平台支撑,拥有虹桥品汇、绿地全球贸易港等核心载体,在全国设立 33 家分中心形成贸易网络;二是政策便利,支持跨境电商 “展转跨” 模式,提供跨境资金池、离岸转手买卖等功能;三是流量赋能,依托进博会永久举办地优势,2024 年带动进出口额 856 亿元,促进贸易资源集聚与业务拓展。
- 问:张江科学城的科创金融生态有哪些支撑?
答:科创金融生态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一是资本支持,设立 675 亿元规模的医药与集成电路母基金,聚焦硬科技领域投资;二是融资服务,“一站式” 融资服务中心入驻 11 家银行,提供定制化金融产品;三是上市培育,境内外上市企业达 109 家,科创板占 44 家,形成成熟的 “研发 — 融资 — 上市” 培育体系。
- 问:两大园区的交通网络如何保障企业物流效率?
答: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通过空铁联运实现 48 小时通达全球主要市场,长三角 “一小时通勤圈” 保障区域物流协同;张江科学城依托浦东国际机场与保税区,支持研发物资快速通关与全球配送,“10-20-30” 路网体系(10 分钟进高速、20 分钟达越江通道、30 分钟覆盖区域核心)提升区域物流效率,满足研发与生产物流需求。
- 问: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总部经济规模如何?
答:累计引进市级认定总部企业 283 家,2024 年总部企业年营收规模超 2800 亿元,涵盖光伏储能、智能汽车、数字经济、跨境贸易等多个领域,形成国内领先的总部经济集聚高地,长三角区域协同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突出。
- 问:张江科学城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有何优势?
答:核心优势体现在全链条集聚与技术领先:一是产业链完整,集聚 800 余家上下游企业,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全环节;二是龙头引领,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协同发展,技术水平与产能规模全国领先;三是配套完善,拥有 EDA 设计平台、晶圆测试中心等专业服务载体,降低企业研发与生产协作成本。
- 问:两大园区的未来产业赛道布局有何差异?
答: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重点布局市场化、场景化导向的未来赛道,包括低空经济、数字贸易、低碳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等,依托枢纽与会展资源快速实现商业化落地;张江科学城重点布局硬科技导向的未来赛道,包括量子计算、合成生物学、具身智能、细胞与基因治疗、6G 等,依托大科学设施与高校科研资源开展前沿技术攻关。
- 问: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会展经济溢出效应如何体现?
答:依托进博会永久举办地优势,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贸易转化,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在全国设 33 家分中心,2024 年带动进出口额 856 亿元;二是产业联动,吸引会展配套、跨境服务、高端商务等关联产业集聚;三是品牌赋能,提升区域国际知名度与全球资源吸引力,为总部经济与跨境贸易产业发展注入动能。
- 问:张江科学城为创业企业提供哪些空间支持?
答:为创业企业提供多层次空间保障:一是低租金创业空间,超 26 万平米空间日租金不超过 1 元 /㎡,大幅降低初创成本;二是保障性租赁住房,4.1 万套房源中包含 2000 余套青年公寓,定向供应创业团队与科研人员;三是专业载体配套,提供共享实验室、中试基地、孵化器等专业化空间,适配硬科技创业企业研发与转化需求。
- 问:企业入驻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可享受哪些跨境服务?
答:可享受全链条跨境服务,包括跨境资金池、离岸转手买卖等跨境金融服务,外国人电子口岸签证、APEC 商旅卡极速办等人才出入境服务,虹桥国际法务区提供的跨境商事仲裁、合规咨询等法律服务,以及虹桥品汇、绿地全球贸易港提供的跨境物流、保税仓储、展示交易等贸易服务,全方位适配企业全球化运营需求。
- 问:张江科学城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政策优势是什么?
答:政策优势集中在研发与转化环节:一是制度创新,率先试点 MAH 制度、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打通细胞治疗药物出入境通道,简化审批流程;二是资金支持,设立 675 亿元医药产业母基金,支持研发投入与中试基地建设;三是资源对接,搭建技术转移平台与临床研究协作网络,促进产学研协同与成果转化。
- 问:两大园区的协同发展机制有哪些?
答:上海已建立 “张江研发 + 虹桥转化” 协同发展机制,核心包括三方面:一是资源共享,两地共享人才服务平台、科创金融资源与技术转移渠道;二是政策联动,推出跨区域产业支持政策,鼓励硬科技成果在张江研发、在虹桥实现市场化与规模化;三是载体对接,搭建跨园区产业合作平台,支持企业在两地布局研发与商业化载体,形成创新链与市场链深度融合的协同生态。
十二、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上海梧桐联行产业招商选址专家组基于 2025 年 11 月前公开权威信息编制,仅为投资者提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报告中涉及的政策、数据、载体信息等可能随时间变化,投资者决策前应查阅最新官方发布文件或咨询相关主管部门。编制方对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因使用本报告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不承担责任。
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招商引资公益咨询电话:021-64398555
上海张江科学城招商引资公益咨询电话:13651646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