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级医院到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长三角大健康产业高地正在闵行前湾崛起

为服务好优质企业,加速地区经济发展,闵行区华漕镇主动向前,为企业提供政策宣讲、对接服务,根据“闵行18条”、《上海虹桥商务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2019年修订)》《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关于支持内资总部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等扶持政策及相关申报指南,帮助包括生物医药企业在内的地区企业申请扶持资金。


依托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近年来华漕镇凝心聚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区域内信达、威高等龙头企业为支撑,发挥“虹吸效应”从医疗服务、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商业、医药冷链配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推动企业产业链上下游集聚与合作,打造定位国际化的“医、学、研、产、用”一体的生物医药研发与健康医疗、人工智能与医疗器械融合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全产业链


生物医药是国家、上海“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闵行区加快发展的“4+4”重点产业之一。


其中,南虹桥板块将重点建立以生物医药为特色的产业集群,依托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打造南虹桥智慧医疗创新试验区核心功能承载区,不断创新发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打响了生物医药产业品牌。


“在我们看来,上海是一个更前沿的位置,可以帮助我们在国内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出去”,威高集团负责人说,“而华漕,背靠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非常符合我们辐射国内外的要求。”


两个月前刚开工的东软上海科技中心,同样感受到上海速度、虹桥速度、闵行速度。在闵行相关部门通力配合下,实现了“拿地即开工”。东软控股董事长刘积仁透露,项目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开工相关文件的批复。“东软到上海,是为人才而来,为虹桥区域的生态而来。”刘积仁提道。



如今在华漕生物医药产业版图中,不仅集聚了信达生物、威高集团、云南白药、先声药业、东软医疗、康方生物、正大天晴等多家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行业龙头和头部企业,也有生物医药冷链配送企业生生物流这样的上下游企业,一片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已现雏形。


作为根植于华漕发展的一家综合性物流科技公司,生生物流在今年疫情期间,实现了营收逆势增长。华漕镇职能部门透露,明年企业还将推进在华漕设立生生物流总部研发基地及创新药物临床供应链亚洲中心的进程。



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户,帮助华漕提升产业能级,更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引擎。“16个拿地项目累计注册企业90户,实现前置税收近五亿,为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华漕镇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长三角大健康产业高地


“我是来做静脉曲张的手术,没想到这么快,出高铁站10分钟就到了。当天做完,我就回家了。”近日,来自安徽蚌埠的秦女士来到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感受到了方便、快捷。这座医疗健康新城也让家门口乃至长三角的市民就能享受到更高质量医疗服务。


承接秦女士手术的思俊外科诊所,就在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医技中心一楼,面积不到200平方米,是医学中心最迷你的医疗机构,“这里只有诊室和手术室,至于医院常见的影像科、检验科、药房,甚至患者需要住院,都能依靠园区内专业机构共享的资源。”负责人张强医生介绍说。

思俊外科诊所所在的医技中心,是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内的核心共享设施,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整合了第三方独立检验中心、影像中心、药品中心、污水处理中心,为园区医院、诊所提供高度集约化的医技配套服务,有效赋能一站式诊疗服务。


《上海市促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发展条例》提出,要加强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发展医疗服务贸易,建设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目前,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已形成“1+2+10+X”多元办医格局,即1个医技共享服务平台、2家国际综合医院、10家高端专科医院、X家综合或专科门诊部组成。


“门急诊服务都全了,我们看病是真的方便了!”家住诸翟的赵阿婆看病习惯了往大医院跑,过去是长宁区中心医院的常客,如今,她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医疗服务。


作为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内首批运营的医疗机构,也是目前唯一的公立三甲综合医院,华山医院虹桥院区集中了一大批具有优良传统和雄厚实力的华山医院优势学科,包括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皮肤科、康复医学科、中西医结合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有助于缓解华漕百姓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

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填补了地区公立三甲医院空白,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立足社区实际,做强社区全科,做精中医、康复、心理等特色专科,为居民提供着便捷、高效的就诊与开药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未来,华漕将依托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的引领作用,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倾力打造“南虹桥智慧医疗创新试验区”品牌,让更多医疗资源集聚惠及民生,吸引上下游企业铸链集群,打造人人共享,人人受益的“医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