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虹桥”两周年,长宁为何能“小身材”有大作为?


如何演绎“大虹桥”之“最”?如何承接落地“大虹桥”国家战略?日前举行的“2023宁聚慧·大虹桥”活动中,嘉宾们说出了各自的见解……



背景:2021年2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大虹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两年间,全域生产总值在2022年达到了2.69万亿元。长宁作为“大虹桥”中上海唯一的中心城区,两年来,锚定“最虹桥”目标,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紧密对接,一批政策、平台、项目落地生效,长宁片区的势能和显示度进一步提升。


活动中,嘉宾们围绕“长宁如何承接落地‘大虹桥’国家战略?”的主题,从总部经济、在线新经济、绿色低碳、服务商贸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目前“大虹桥”和长宁片区的优势、新的机遇,以及可以继续提升、强化的工作方向,各抒己见,积极建言,为区域发展出谋划策!



说到总部经济,嘉宾们由“浓度”一词,引出了话题讨论。“临空的总部级企业‘浓度’很高,这个‘浓度’不是数量,而是这些总部级企业带动了长宁在虹桥乃至全国的产值及其集聚效应。”朗绿科技总裁、创始合伙人申乐莹指出,众多重量级的总部企业,特别是高端产业的总部汇聚在长宁,形成了一个发散状的节点,辐射到大虹桥以及长三角,这也是属于长宁的虹桥之“最”。而为什么总部企业会选择在这里?中规院上海分院规划三所所长罗瀛分析,“因为总部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有很多生产工厂在长三角区域。”罗瀛表示,早在2007年,规划院做了第一版虹桥枢纽的规划,虹桥板块在当时就定义为既是交通枢纽,更是区域性商务型地区,链接整个长三角,在长宁的东虹桥区域最大的特色就是集合着航空经济、数字经济和总部经济。



近年来,数字经济在长宁韧性十足,政府和企业都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在线新经济的重要性和美好前景。“长宁的定位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时尚,一个是数字经济,这与我们企业的定位100%契合!”百秋尚美公共关系负责人李艺表示,百秋是以技术为驱动,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代表,从匹配角度看,企业与长宁高度相符。百秋也顺势赶上了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去年,市委市政府给长宁临空园区颁发了“虹桥之源在线新经济生态园”的牌子,充分认可了长宁对创新数字人才等工作。“拿了牌子后,我们和天猫、百秋等企业一起,成立了生态实验室,用数字赋能加快更多优质品牌落地。”临空公司副总经理、东虹办投促商务部副部长洪飞飞表示,“我们还在不断为企业赋能、优化营商环境而努力,希望更多的优秀企业来到长宁。”



说到绿色低碳,“临空园区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商务花园,不仅商贸和生活便捷,而且绿化率高,非常宜商宜居。”这是嘉宾们共同的观点。近年来,临空园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绿色低碳的提升更是十分显著。长宁区发改委副主任张晓钟介绍,碳达峰、碳中和不只是新能源等交通上的降碳,在建筑上也可做很多文章,长宁近年来在不断更新打造精品小区的同时,还注重住房低碳化。“比如周边的北新泾街道,今年已经能够实现充电桩老旧小区全覆盖,是全市首个示范街道。”除了房屋建筑的低碳工作,企业代表们还表示,绿色低碳的产业链非常长,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说到服务商贸,“区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经常来企业走访调研,关心帮助企业的发展。”这是企业代表们的普遍感受。“我当时理了一个长长的供应商名单给了长宁区发改委,正因为有他们和国家发改委一起为我们在跨区乃至在整个长三角积极协调,帮助我们走出了当时的困境。”博世(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对外事务总监吴亦飞回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曾在产业配套和供应链等方面遇到过一些问题,关键时候,政府给企业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当好区域经济发展“店小二”,是长宁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不断为企业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据了解,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29条政策在长宁落地情况良好,众多长宁企业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