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60项重点工作公布

近日,闵行区加快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通报了闵行区推进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总体情况,审议并通过了《闵行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涉及4个方面共60项任务。

  2021年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开局之年。为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和《上海市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闵行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主战场和主引擎的显示度,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特制定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

  在这份工作安排中看到,包括“着力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着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上海南部科创中心”、“着力打造国际化产城融合示范标杆”等四大方面内容。该工作安排将总体方案中相关内容分解为60项具体工作任务,并逐条明确了各项工作任务的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为合力推进本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提供了重要抓手。

  着力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

  1.加大企业入驻服务等方面政策引导力度,吸引集聚中央企业设立功能性总部、研发类平台和创新联合体。

  2.强化“总部经济首选地”特色与功能,虹桥商务区闵行区域累计落户200家总部类企业。

  3.加快建设南虹桥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全力推进信达生物、云南白药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4.加快虹桥商务区核心区总部项目落地开工,加速形成进出口贸易企业集聚。

  5.加快推动长三角法律服务业发展中心功能平台建设,积极支持境内知名仲裁机构分支机构和仲裁庭以及上海国际民商2事调解中心入驻虹桥商务区闵行区域,就国际商事、投资等领域发生的民商事争议开展仲裁和调解业务,在虹桥商务区打造法律服务产业集聚区。

  6.探索在虹桥商务区范围内布局免税购物场所。在推广离境退税商店的基础上,适时在虹桥天地、龙湖天街等大型购物场所开展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

  7.大力推进电竞示范基地建设,高标准建设和运营上海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加快打造新文创电竞生态圈。

  8.提升虹桥基金小镇、南虹桥国际金融园区等重点载体能级,建设基金高地,推动金融产业特色化发展。

  9.推动会展配套载体建设,进一步支撑国际展会配套服务功能。

  10.积极承办高层次商务活动,加快集聚高能级办展主体,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

  11.承接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溢出效应,对标世界一流,巩固和放大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品牌效应,加快推进虹桥国际会议中心落地,着力扩大国际影响力,打造世界级公共产品。

  12.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汇集高端商务要素资源,拓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通国际的领域和渠道,在虹桥商务区打造“虹桥国际会客厅”。

  13.加快建设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暨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虹桥园,大力吸引专业性、国际化、创新型人才。

  14.在虹桥商务区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为境外高层次专业服务人才来华执业及学术交流合作提供签证、居留、永久居留便利。

  15.支持经认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凭其持有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创办科技型企业,并与中国公民享受同等待遇。

  16.促进国际贸易功能做大做强,全面启动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

  着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

  17.推动第四届进口博览会贸易便利化政策创新。推动在展品税收支持、通关便利、展后交易等方面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扩大创新政策覆盖面及企业收益面。推动进博会常年展示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保税货物展示、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等功能。

  18.加快推进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二期)建设,力争2021年进博会前A栋部分建成投入运营、B栋启动建设。

  19.加强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建设,优化提升服务功能,吸引集聚贸易促进商会等组织。

  20.设立南虹桥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至国际通信出入口局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鼓励区域内企业根据需求申报使用。

  21.加快数字贸易重点企业布局,推动长三角电商中心功能升级,建成虹桥全球数字贸易港主要承载区。

  22.积极推动虹桥商务区内贸易真实且信誉度高的企业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开展新型国际贸易。

  23.鼓励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发展医疗服务贸易,提升其全国首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的服务能级。

  24.配合市级部门,积极争取对新虹桥医学中心的相关医疗机构配置甲类大型医用设备。依托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等载体加强高水平医疗服务供给。

  25.依托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加强高水平医疗服务供给,配合市级部门开展研究制定符合条件的外籍医务人员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执业相关管理办法。

  26.为外籍医务人员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区域内居留、执业以及患者与陪护人员入境、停留、就诊提供便利。

  27.全面梳理排摸市场主体需求,支持虹桥商务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及离岸经贸业务,为相关企业提供便利的跨境金融服务。

  28.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开发建设主体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以及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开展 REITs 试点。

  29.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支持虹桥商务区闵行区域内银行参与“贴现通”业务,提升票据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

  30.拓展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商、全球保税维修等国际贸易新业态。推广一般纳税人试点、保税研发、委托加工、分类监管、选择性征收关税等业务改革。

  31.积极培育和引进数字服务重点企业,加快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资源配置力、创新驱动力的数字贸易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构筑数字产业生态系统。

  32.打造若干个集聚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网络视听等新兴业态的流量经济产业园,支持数字会展和首发经济发展。

  33.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推动虹桥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B 型)和漕河泾综保区与长三角区域内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发展。

  34.依托虹桥国际贸易新平台,鼓励专业贸易、跨境电商等交易平台为长三角省市设立专区,吸引一批专业贸易平台、跨境电商平台、贸易集成商和采购商入驻,定期发布国际贸易企业机构名录、进出口商品供需信息,推动国际贸易企业、机构到长三角省市设立加工、仓储基地。

  35.鼓励长三角其他地区各类主体在虹桥商务区(闵行)和闵行全域内布局设点,利用政策优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水平。

  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上海南部科创中心

  36.依托高校优质科创资源,加快载体建设和环境提升,全面优化双创生态体系,高水平打造大零号湾开放式创新街区。

  37.加强高校国际交流与学术合作,推动重点学院创新项目溢出,做强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大学科技园,打造创新氛围浓厚、产业特色鲜明的“环高校科创带”。

  38.积极构建链接国内外资源要素的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开展对接海内外优质项目落地的“一站式”服务,促进科技贸易发展。

  39.持续提升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南部分中心平台功能。

  40.加速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创新成果产出,提高创新影响力。

  41.发展智能运载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感知系统、智能新硬件系统等“四智”产业,加快打造具有国家级影响力的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发展高地和以云计算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AI+”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场景应用示范区。

  42.加快建设“大零号湾”创新创业集聚区,加快大零号湾科创大厦(上海南科创公共服务中心)启用,提供全要素、低成本、便捷化的“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

  43.依托功能性的机构平台,建设区域性资本市场,推动长三角产权交易一体化发展。

  着力打造国际化产城融合示范标杆

  44.推动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和上海协华脑科医院建设。

  45.加快机场联络线建设,开工建设13号线西延伸和嘉闵线,配合市级部门开展25号线规划研究。

  46.推进沪苏湖铁路闵行段建设。

  47.推进申长路、申昆路北延伸等跨区域道路工程建设,加快外环线抬升主体工程前期工作。

  48.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优质高效的高水平居住生活服务体系,推动虹桥主城前湾地区国际化社区建设。

  49.高标准规划建设总面积1平方公里C字形虹桥主城前湾公园,加快构建以前湾公园为核心的水绿交融城市生态空间。

  50.推动设立长三角企业商标受理窗口,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51.推动企业办理事项跨区域“一网通办”,拓展和优化公共服务事项接入“一网通办”。

  52.加快融入长三角政务服务系统,加强面向长三角的国际人才、知识产权等特色服务。

  53.配合市级部门,探索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和金融信用信息的互补机制。

     54.促进会商旅文体联动发展,打造系列文化活动品牌,策划举办“虹桥之夜”、品质生活节、亚洲音乐节、江南吃货节、合唱节等活动。

  55.推进虹桥国际艺术文化中心前期研究,加快推进虹桥国际艺术文化中心项目落地,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56.加快建设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新虹桥基础教育实验园区,形成7所附属学校(园)的办学联合体。

  57.推动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面向全国招生。

  58.吸引全球一流高校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项目。

  59.统筹空间设施共享利用,鼓励工业、研发、办公、商业等用地混合布置,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能。积极推动存量地块开展城市更新改造。结合轨道交通场站周边综合开发,合理提高开发强度。

  60.积极争取全市新增债务限额空间内自主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用于支持闵行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